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1 月 15 日,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今年安排了 13 类 55 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
这种强调效能的机制运行很有意义。民生实事工程重在扎实推进,及早惠及民生,需要全程压紧压实民生实事主体责任。一些民生实事对应着民生短板,更须加以督促落实,为群众解难题、谋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55 件实事中,新增加了 " 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 HPV 疫苗 "" 开展老旧住宅 5000 部电梯安全评估,推动建立属地政府统筹协调的电梯更新改造机制 "" 实施全省所有行政村 5G 信号覆盖 " 等实事项目,这是前所未有的举措。这一亮点,令人心情激越。
相关做法,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为民办实事,需要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呼应民声。相关实事项目指向了群众的急切期盼或者难点、痛点。宫颈癌被向来被视为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专家认为,为青少年女性接种 HPV 疫苗能有效预防绝大多数宫颈癌发生,因而积极推进青少年女性的 HPV 疫苗接种工作,是加强防治的关键之举。可以想见,有此善政加持,那些过去被拦在接种费用门槛外的人群,就得到了 " 接种窗口 " 的接纳,获得了身心的舒展,这种愉悦感必能向人心深处传播。
为民办实事,需要秉持问题意识,拉长时间线,全过程疏解民忧。老旧住宅电梯常有隐患伴随,加强检查和更新改造,事关居民居住安全。应该看到,有些老旧小区的电梯问题早有显示,但在解决的过程中还不到位,以至于成为 " 历史遗留问题 "。对准电梯隐患," 全员 " 筛查," 全员 " 过关,就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挂号 " 处理此类老大难问题,堪称向基层作出示范,令人为之一振。
为民办实事,需要让公共服务的触角变得更为敏感,和公共需求更为合拍。让乡村 5G 信号实现畅通,是让乡村忍享受通信普惠的务实之举。当前,5G 技术发展迅速,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但在一些农村地区,5G 尚未 " 登门造访 "。虽然 4G 也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但缺少了 5G 的加持,群众就会总感觉在数字生活当中少点什么,尤其是那些身处直播带货一线的乡村人士更会为网速不够快而感到遗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 5G 信号未能全覆盖,乡村服务智能化和治理数字化也无形中受到制约。因此,加速推进乡村 5G 信号畅通,关系到乡村居民数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推进,绝不可忽视。如今," 实施全省所有行政村 5G 信号覆盖 " 落地有声、推进有谱,让群众看到了美好前景。
举一反三,从问题的本源入手,加强此类领域的问题排查,让民生幸福指数、平安指数更高,是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本质要求。如今,"55 件实事 " 工程的大模样已经搭建而成,可喜可贺,值得期待。